“听之不闻,名曰希”——谈练功时的外界噪音
初练功时,能有一个安静的练功环境,是最理想不过了。因为没有来自外界的干扰,心神容易安定,五官容易内收,入静效果比较好。
但是,事情往往难遂人意。在当今浮躁之风甚嚣尘上的社会,在人口分布超密集的都市,要找到一块清净的、适合修炼的肃静之地,也许并不那么容易。
不过,古人有一句话,叫“大隐隐于市”。就是说,真正修道有成的隐士,其功夫并不是在静寂的深山,而是在喧嚣的闹市。只有在闹市中练功才能显示出真功夫。
《道德经》说:“听之不闻,名曰希”。就是说,“希”这种状态,是一种“听之不闻”的状态。那么,什么叫“听之不闻”呢?
“听”是一种感觉,是各种声音自然进到耳朵里的一种听觉。只要是一个正常人,具有最起码的听力,那么,就一定会被动的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声音,这是谁都回避不了的。再有高深功夫的人,也不可能把耳朵练聋,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不过,听之归听之,不闻却是真功夫。
什么叫“闻”?
“闻”就是分辨。如果说,听到声音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客观自然,那么,听而分辨之,就有主观意识掺杂其中了。真正高深的入静功夫,就在于“听而不闻”——虽然听到了,但心神却不为之所动,不为之所扰,仅仅停留在“听”的状态,而不去分辨,不注意听到的是什么。比如,汽车鸣叫的喇叭声,虽然传进了耳朵里,但是,听到的只是一种单纯的声音,并不和以往的经验进行联想,判断清它是来自汽车的鸣叫。这就是心神的定力,这就是高深的入静功夫。
《道德经》又将这种“听之不闻,名曰希”的良好状态,高度概括为“希曰自然”。这种“听之不闻”,能感知却可以做到不去分辨的状态,是随着功力的提高,入静的加深,自然而然形成的。
这样说来,外界的噪音干扰确实很考验我们的定力。随着真气的充足,功力的提高,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虽然还是同样的环境,但扰人的噪音却慢慢变模糊了,越来越遥远了,心神也越来越能安定下来。这说明你进步了,能守住神了,定力提高了。
当然,对于不可预测的、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如雷声、爆竹声等,还是应该事先回避的。它可能会在我们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因惊而气乱,破坏真气运行的气机,又使神不守舍。如果一旦在练功中途出现这样的噪音干扰,应该先用意念将气沉入丹田,防止真气逆乱,然后立即收功。
(本文转自:大道本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