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命活动模式之后天生理机制图
练功是在后天生理过程中开始修习的,因此先从后天生理机制谈起(图11-1)。
精、气、神的动与静在人体生理活动中,是不断地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归静、静极生动、动力摄精这样一个复杂细致而有序的过程进行的,以维持整体生命的健康存在。兹逐步分述于后:
(一)炼精化气 人在后天生活中,由于不断的消耗生命能量,故须不断地予以补充。如补充不足,则导致身体衰弱,正虚邪著,疾病丛生。故须用真气运行法的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中丹田),和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调整呼吸,摄取阳精(氧气),并推动心火下降,振奋脾阳(火生土),加强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有效地摄取阴精(养料),随血循环,运送周身,渗入于组织间隙,供细胞摄取。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真气),成为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
诗曰:阴精阳精御血行,组织间隙竟全程;细胞摄取始生化,真气循经全身荣。
(二)炼气化神 经过第一、二两步功,集中真气,贯通任脉,气沉丹田,进入第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即意守下丹田,培养真气。经过筑基阶段,丹田实力充足,即缘会阴绕尾闾转入第四步功“通督勿忘复勿助”,经尾闾关,过命门,冲夹脊关,透玉枕关而通督脉。小周天一通,百脉相继畅通,精气神会于上丹田(百会)。古称“三花聚顶”,在生理上将起到根本的变化。尤其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协调有序。古人说:“若得不老,还精补脑”。此即后天返先天之义,是古炼丹家最关要紧的一段功夫。
诗曰:丹田气满透三关,肾气入脑髓海添;阴阳伴随周天转,三花聚顶似月圆。
(三)炼神归静 通督后,即进入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意守上丹田百会穴处,现出灵动活泼的信息,古称“性理”。百会者为百脉之会。一窍通百窍通,全身通畅舒适(体呼吸),一念不起,有似一湖清水,波平月圆,上中下三田互相吸引,混然一圆,浑沦无间,此为深度入静之境界。
诗曰:清清静静如止水,密密绵绵百脉随;澄波月影遥相寄,如是磁力引两极。
(四)静极生动 在深度入静时,大脑皮层高度发挥了它的本能力量,抑制了杂念的兴起,拒绝了外来的刺激,充分发挥了神经系统的调节管制力量。体现出自然生理功能活动的形式,鼻息微微、若存若无,自觉遍体通调,明朗愉悦。处处春光,舒适情景,难以描述。这种美好境界的出现,即动静相育,道法自然的结果。此后即进入“有无相生通真路”了。
诗曰:真法无为却有为,有为是为化无为;有为无为为因果,无为之中无不为。
(五)动力摄精 由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功能活动良好,呼吸摄取氧气,饮食摄取养料,合并而化生真气。旺盛生机,化生精微,下归丹田,以补先天之精气,五气朝元而得健康长寿。
诗曰:夺得天地正气来,元君运筹巧安排;五脏精瑛同归海,补足先天永不衰。
(六)精为神舍 《内经》认为元神为元精所化生。精为体为阴,神为用为阳;精是神的寄寓之所,神能御用精气使之再生。亦即动静相育,阴阳互根,体用并存之义。
诗曰:精神本是一阴阳,阳刚阴柔济短长;精育神来神御精,阴阳离决两败亡。
(七)气从静生 抱朴子曰:“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宇宙万物,莫不需气以生者”。盖宇宙大气,由道而生,道本虚无静态,而后变生动态,产生阴阳二气,以生万物。人吸天阳饮地阴而化生真气,为人体生命动力。欲使真气集中、旺盛地循经运行,须使大脑安静下来,心息相依,浑然无知,寂静之中自生妙境。“恬忄炎虚无,真气从之”即是此义。
诗曰:静极生动法自然,恬忄炎虚无真气源;知见愈多思愈乱,无字真经妙通玄。
(八)神制妄动 神制妄动,神即元神。明·李时珍指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即现代医学之高级神经活动。在先天胚胎时期主为生机,使之有序的发育生长;在后天则调节管制整体的生理功能活动。因此,练功培养元神的本能力量,从而使人体生理有序化程度增强,自然身体健康,享乐天年。
诗曰:元神蓄力育生机,高居颅内理全躯;非理方兴即抑制,保健强身乐有余。
以上根据后天的生理需要,由炼精化气至动力摄精五步,为真气运行法完成炼养任务的总过程,后三步乃精气神互相联系的自然规律。在后天生活中,最易损耗的是阳气(真气)。《内经》指出:“七损八益”。七为阳数,八为阴数。阳消则阴长,故损七则益八。古人认为不患阴伤,而患阳亡。阴伤可以继复,阳亡则生命无存。
以上图式表明,按照后天生理活动的自然规律,是由右向左的,与地球自转规律相同。以天地阴阳论,天为阳地为阴,后天属阴,故图缺于东方(阳)。
相关文章:真气运行法之人体生命活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