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苏州内养堂 > 中医养生文化篇
养生文化之易学的宇宙观
开天辟地以来,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亿万年代,经历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祖先睿智地认识到,自然界是千变万化的,但又是很有规律的。长期的观察研究,总结成为变易、不易的真理。如伏羲画先天八卦、文王演后天八卦作《系辞》、孔子作《十翼》。这《易经》的产生,时经三古,人更三圣,阐述了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性。如《系辞》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个生字即由阴阳演变而来。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内部包含着阴阳两种对立的趋势,万物的运动和变化就是阴阳交感作用下产生的。《易传·说卦》“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意思是说各种卦的变化起源于阴阳的对立,阴阳柔刚作用的发挥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易经》把阴阳的对立统一作为宇宙自然的总规律,用阴阳的象数作为占卜天时、人事的学问,故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
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以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中的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种说法最能符合古义。这一混沌未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作用无穷。
北宋时期,新兴起的儒学家们认为,阴阳分离就不再有道。所以对太极这个名字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所以形成阴阳的真正原因才是正道。阴阳是气,气属于形而下;变易是道(理),道属于形而上。把阴阳看作是气的现象,所以说形成阴阳的“道”为宇宙的本体,主张“理气二元论”。南宋朱熹也以程伊川的理气二元论为主,故称“程朱理学”。明代王阳明则说,理是气的条理,气是理的应用,二而一也。故仍主张“一元气论”。
《易经》以或阴或阳的二元气论变化作用阐述宇宙万象,重视阴阳未判之前,或将成为阳刚或将成为阴柔这一变化流通的根源。而这一根源主宰万物的生成发展,并非凝聚静止的阴柔,而是属于积极流通的阳刚。这一根源以阳的性质变化作用时成为刚健,以阴的性质变化作用时成为柔顺,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才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也就是自然法则永恒不变的真理。如能参悟这一玄机,勤而行之,就有可能从“寿限”的必然王国解放出来。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气运行学》 养生文化
从《易经》的本义去探索,以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中的太极是天地未分前混而为一的元气,这种说法最能符合古义。这一混沌未分的元气,或者成为阳刚,或者成为阴柔,变化作用无穷。
北宋时期,新兴起的儒学家们认为,阴阳分离就不再有道。所以对太极这个名字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所以形成阴阳的真正原因才是正道。阴阳是气,气属于形而下;变易是道(理),道属于形而上。把阴阳看作是气的现象,所以说形成阴阳的“道”为宇宙的本体,主张“理气二元论”。南宋朱熹也以程伊川的理气二元论为主,故称“程朱理学”。明代王阳明则说,理是气的条理,气是理的应用,二而一也。故仍主张“一元气论”。
《易经》以或阴或阳的二元气论变化作用阐述宇宙万象,重视阴阳未判之前,或将成为阳刚或将成为阴柔这一变化流通的根源。而这一根源主宰万物的生成发展,并非凝聚静止的阴柔,而是属于积极流通的阳刚。这一根源以阳的性质变化作用时成为刚健,以阴的性质变化作用时成为柔顺,并且以阳统御阴,以阴追随阳,这才是《易经》所要阐明的主旨,也就是自然法则永恒不变的真理。如能参悟这一玄机,勤而行之,就有可能从“寿限”的必然王国解放出来。故《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真气运行学》 养生文化
下一篇:养生文化之道法自然
上一篇:养生文化之老子的自然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