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五禽导引 精盈气盛神旺——摘录学员体会
真气运行法的五禽导引法,是李少波教授根据古代医圣华佗五禽戏和脏腑经络理论指定的一种动功。习练真法静功有利于丹田真气的凝聚,有利于经络的畅通,有利于对宇宙能量、地磁和周围空间精微物质的吸收,逐步达到精盈、气盛、神旺。
修炼五禽引导动功,借助姿势,配合呼吸,可使外呼吸与内呼吸紧密结合,可使真气循经旺盛运行,从而增强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阴阳学家说认为:静为阴,动为阳。练功以静为主,辅以动功,可平秘阴阳,健身祛病。
人体经络是自身气血运行的通道,有行气血、通阴阳、养脏腑、濡胫骨、利关节等作用。它们以真气为主宰,分布在全身,通达表里,贯彻上下,联络四肢百骸,使人体内外环境以及脏腑之间保持阴阳平衡,保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经络学家说和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经络以十二正经为主体,每经的气血运行和流注都经“五输穴”。每经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合称为“五输穴”。
古代医家认为:每条经脉之井穴,为阴阳交接之处,为调整阴阳和疗疾要穴;合穴对调整内脏生理功能,具有独特的作用;募穴为人体气血向胸腹部聚集的特定学。
五禽导引动功,每一攻势都为主,联系一两条正经和联系奇经八落中的部分经脉,练功时如能恰当地运用意念,意守相关经脉之井、合、募三个穴位,并循经脉通路引导,配合运用呼吸,则可起疏通该经络的作用。
《中华气功学》告诉我们:“意守身体某一部位时,则该部位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温度升高,生理电和磁场增加,组织成活性反应”。练五禽导引意守相关经脉之三穴,用轻微意念循经导引,可以激发经脉的敏感起点,可以激发内气循经运行,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治病强身的目的。
手足三阴经只井穴,躲在手指、足趾尖部,合穴均在肘、膝内侧,募穴在胸腹部。每一攻势只掌握三个穴位,部位固定,易记易行。
人体经脉,手足三阴经在胸腹部交会,且肝、肺经相接,脾、心经相接,肾、心包经相接。在上法熟练之后,如能在一个呼吸之间,分别意守相连二经之三学,收效会更好。
五禽导引以疏通阴经为主,联系阳经,交于阳经,自然有利于诸阳经的疏通。借助姿势导引,也有利于奇经八脉的开通,这对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练通大周天,竟会产生积极作用。
五禽导引五部如下
猿属心神性灵通,肾气入脑技巧生。
水火相搀成既济,阴阳和合乐无穷。
斑龙运尾寿命长,皆因通督有奇方。
还精补脑先天象,元神蓄力理阴阳。
虎性威猛啸风生,侧身运转肝胆经。
导引吐纳春生气,舒利条达欣向荣。
熊体健壮性刚强,抗撼倚息各有方。
擎天按地理脾胃,生化输布百体良。
鹤形翩翩质清奇,乘风御气纳精微。
亮翅戏水独步舞,通体内外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