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糖尿病日
今年的11月14日是第16个“世界糖尿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将今年的主题确定为“关注糖尿病弱势群体”,以“糖尿病的关怀”为宗旨,号召全社会关爱每一位糖尿病病人。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数据称,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目前为1.94亿,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5000万,患病率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以每天至少三千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一百二十万,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预测至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8000万到1亿人,这主要是肥胖人口的比例的增加和平均寿命的延长等原因造成的。在目前的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病人的90%,1型糖尿病约占5—10%。作为一种慢性终身性的代谢疾病,糖尿病到目前还没有根治的办法。长时间的高血糖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失明、昏迷、阳萎等各种并发症,不但影响了生活质量,还大大加重了个人和国家的经济负担,因此全面认识和了解糖尿病的相关防治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一. 世界糖尿病日的由来
1921年,两位加拿大医生Banting和Best第一次从动物身上提取出了胰岛
素,并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这项治疗糖尿病的突破性研究,挽救了无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Banting医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和医学奖。为了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同时也为了纪念Banting医生对糖尿病治疗作出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在1991年将每年的11月14日(Banting医生的生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国际糖尿病联盟各成员组织于这一天在全球各地举行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提醒人们重视糖尿病的防治。
二.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指消瘦烦渴之意。英文为Diabetes Mellitus(简称
DM),前者是多尿的意思,后者是甜的意思,也就是说,英文将糖尿病称为甜性多尿。本质上说,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引起血糖增高,尿糖出现以及蛋白质、脂肪等一系列代谢紊乱。严重的还可以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长期高血糖则可能对多个器官特别是眼睛、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造成慢性损害,导致功能失调及脏器衰竭。
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1.二次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7.0mmol/L(126mg/dl);2.二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3.有糖尿病症状+1或2任何一条。
四.什么人易患糖尿病?
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特别是直系亲属。
2.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者(体重大于4kg),或者曾有妊娠糖尿病史者。
3.患有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者。
4.40岁以上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者。
五.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部分病人典型起病 多见于1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起病较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消瘦乏力)症状明显。
部分病人隐匿起病 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起病较缓,缺乏“三多一少”典型症状,或仅以其中的一个症状为主要表现,有的没有以上的任何症状,只是在体检或者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发现血糖偏高,也就是说以不典型起病。糖尿病不典型症状表现为:a、近期内逐渐消瘦或体重减轻而又无明显原因可查时;b、无明显原因,但在餐前经常出现心慌、乏力、出汗、甚至颤抖,有明显饥饿感等;c、肢体溃疡日久不愈,或反复发生疖肿,疗效不好者;d、无明显原因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两目干涩不适者;e、反复发作外阴瘙痒,或尿频、尿急、尿痛,经妇科治疗与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f、无明显原因出现男子阳痿、女子闭经或月经紊乱,性欲减退而疗效不佳者。个别病人以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起病 这些糖尿病患者平时无症状,而以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才来首次就诊,这些患者往往病情较严重,如诊断、抢救不及时,极以导致死亡。
六.“五架马车”治疗糖尿病
(一)饮食控制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其他的任何治疗都是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原则是: (1) 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2) 提倡用粗粮代替精致粮。(3) 供给适量的蛋白质。当肾功能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4) 控制脂肪摄入量。(5) 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6)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7) 糖尿病患者应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最好做到定时定量,每餐都应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以有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8) 应控制油炸食品,粉条薯类食品及水果。
(二)运动治疗
适度运动可降低血糖,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代谢,降低过高的血脂,还可消耗脂肪和热量,有助于减肥,同时还可降低血压,锻炼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
(三)药物治疗
1. 磺酰脲类 代表药物:美吡哒(格列吡嗪)、达美康(格列齐特)、亚莫利(格列美脲)等;
2. 双胍类 代表药物:美迪康、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格华止(二甲双胍);
3. α—糖苷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拜糖苹;
4. 胰岛素增敏剂 代表药物:艾汀(吡格列酮)、文迪雅(罗格列酮)等;
5. 胰岛素类药物 如各种动物胰岛素、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优泌淋)
(四)自我血糖监测
自我血糖监测是掌握自身病情的一个重要手段,经常用血糖仪自测血糖,量量血压,定期到医院化验静脉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掌握血糖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防止病情恶化。
(五)糖尿病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通过糖尿病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加强自我监护和自我保健能力,使病人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治疗,使生活方式更加合理化、科学化。
七. 糖尿病病人需做那些检查?
1. 血压、脉搏、体重及腰臀围情况,应至少每周测定一次。
2. 血糖的监测 空腹及餐后二小时的血糖都要检查,病情稳定时,一般一个月1-2次,必要时一天做八次(三餐前后、睡前、临晨2-3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每1-2小时应测一次血糖,发生低血糖时随时监测血糖。
3.糖化血红蛋白 它是糖尿病长期控制良否的评介或检测指标,一般2-3月检测一次,它表示检测前2-3月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得越好,发生并发症可能性也就越小。
4.尿液检查 一般以晨尿检测较好,观察尿里有无酮体、蛋白、红血球、白血球等,从而知道是否合并酮症、肾病以及尿路感染等,如果合并肾病的需做尿微量白蛋白以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等。
5.胰岛功能及抗体检测 包括血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血清胰岛素抗体、血清胰岛细胞自身抗体以及谷胺酸脱羧酶抗体。血浆胰岛素水平测定对评价胰岛B细胞功能有重要意义,C肽清除率慢,且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故能较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测定有助了解胰岛β细胞的功能,各项抗体的测定有助于确定糖尿病的分型,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6.眼部情况 包括眼底病变,视力等,一般刚诊断糖尿病时应检查一次,此后病情稳定的话,一年检查2次左右,如出现视物模糊,应1-3月检查一次,视病情轻重,可随时调整检查次数。
八.糖尿病治疗的误区
糖尿病是终身性的疾病,一旦得了病,就需要长期的治疗,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就医行为中存在众多误区,是临床疗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天仅以临床最多见的就医误区举例如下:
1. 盲从广告。广告是一种商业行为,而不是一种严肃的医疗行为,真正对病人负责的是医生,而不是商家。这一基本常识却常被一些求医心切的糖尿病患者忽视,谁家广告做得好,就相信谁,结果,今天买这药,明天买那药,钱花了不少,病也耽误了。
2.盲目吃药。糖尿病必须综合治疗,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糖尿病教育、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检测血糖、防止并发症等等。药物治疗又包括许多药理作用不同的药物,只有在训练有素的专业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