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苏州内养堂 > 经典项目 > 内养按摩拍打

《黄帝内经》智慧养生之食饮起居

《黄帝内经》智慧养生之食饮起居
 
                                    《内经》摄生语录选释之三
 
   
    古人摄生保健, 除了以阴阳为法则, 掌握恰当的炼养方法而外, <<内经>>所强调的便是“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其中也包括虚邪賊风避之有时. 照现在人的说法就是文明生活. 那么《内经》又是如何论述“文明生活”的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天有四时五行, 生长收藏,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藏, 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恐惊…喜怒不节, 寒暑过度, 生乃不固(<<灵枢>>: 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和喜怒而安居处. 若喜怒不恒, 寒暑过度, 天真之气, 何可久长).
 
    经论篇: 夫邪之生也, 或生于阳, 或生于阴. 其生于阳者, 得之风雨寒暑; 其生于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 阴阳喜怒(七情之变, 喜怒惊属阳, 忧思悲恐属阴).
 
    举痛论篇: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寒则气收, 炅则气泄(热则令气走泄), 惊则气乱, 劳则气耗, 思则气结.
 
    刺法论篇: 慎其大喜欲情于中, 如不忌, 即其气复散也(喜则气缓, 大喜也使气散)…慎勿大怒, 怒必真气却散之(怒则气上, 大怒则气血上行, 令人薄厥)…勿大醉歌乐, 其气复散(如醉以入房, 耗散天真); 又勿饱食(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 勿食生物(生冷之物, 损消脾阳), 欲令脾实, 气无滞饱(不使脾气虚衰, 则运化有权); 无久坐, 食无太酸, 宜甘宜淡(清淡饮食, 益于健康)…勿大悲伤, 悲伤即肺动(过悲伤肺), 而真气复散也.
 
    阴阳应象大论篇: 智者察同(同欲之闲, 而能合道), 愚者察异(仅见形容之异, 而乃效之); 愚者不足, 智者有余(智者先行之故有余, 愚者后仿之故不足), 有余则耳目聪明, 身体轻强, 老者复壮, 壮者益治(保性全形, 盖由知道之所致也. 故曰道者不可斯须离也, 可离非道也).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 乐恬憺之能, 从欲快志无虚无之守, 故寿命无穷, 与天地终, 此圣人之治身也(圣人不为无益以害有益, 不为害性而顺性, 故寿命长久, 与天地终).
 
    太阴阳明论篇: 阳者, 天气也, 主外; 阴者, 地气也, 主内. 故阳道实, 阴道虚(以阴阳虚实言, 则阳者实阴者虚). 故犯賊风虚邪者, 阳受之;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 阴受之(或从外来, 或从内生之谓). 阳受之则入六腑(外邪致病, 由肌肤至六腑至五脏, 自表而里), 阴受之则入五藏(病自内生, 则五脏直接受病)…..入五藏则胀满闭寒, 下为飧泄(阴邪损耗阳气, 脾运首当其冲), 久为肠辟(泻痢之类).
 
    六节脏象论篇: 天食人以五气(食者, 饲也), 地食人以五味. 五气入鼻, 藏于心肺, 上使五色修明(心荣面色, 气色明润), 音声能彰(肺主音声, 声音宏亮). 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五气和化, 津液方生, 相副化成, 神气乃生而化矣).
    五脏别论篇: 胃者, 水谷之海(人有四海: 丹田为气海, 冲为血海, 脑为髓海, 胃为水谷之海), 六府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 藏于胃以养五脏气. 气口亦太阴也(气口, 肺手太阴脉之腕后高骨上下脉动处). 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 皆出于胃, 变见于气口(谷入于胃, 气传于肺, 其精者循肺气而行于气口).
 
    平人气象论篇: 人以水谷之气为本, 故人绝水谷则死, 脉无胃气亦死(脉之有无胃气神气, 至关重要. 脉诊讲究胃神根之谓也).
 
    玉机真藏论篇: 五藏者皆禀气于胃, 胃者五藏之本也(胃为水谷之海, 五脏之禀, 故曰脾胃为后天之本也).
 
    藏气法时论篇: 肝色青, 宜食甘(甘味和缓), 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心色赤, 宜食酸(酸味收敛), 小豆犬肉李韭皆酸. 肺色白, 宜食苦(苦味坚辛), 麦羊肉杏薤皆苦. 脾色黄, 宜食咸(咸味软坚), 大豆豕肉栗藿皆咸. 肾色黑, 宜食辛(辛味润燥), 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肾性畏燥, 喜辛物取其津津润燥也). 辛散, 酸收, 甘缓, 苦坚, 咸软. 毒药攻邪(谓金玉土石草木, 菜果虫鱼鸟兽之类, 皆祛邪养正者也), 五谷为养(指粳米, 小豆, 麦, 大豆, 黄黍五者), 五果为助(指桃, 李, 杏, 栗, 枣), 五畜为益(指牛, 羊, 豕, 犬, 鸡), 五菜为充(指葵, 藿, 薤, 葱, 韭), 气味合而服之(五味所入), 以补精益气(<<五常政大论>>: 五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宣明五气论篇: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辛入肺, 苦入心, 咸入肾, 甘入脾, 是谓五入… 五味所禁: 辛走气, 气病无多食辛; 咸走血(咸先走肾, 肾合三焦; 血脉属心为上焦, 故咸亦走血), 血病无多食咸; 苦走骨(苦本走心, 此谓走骨者, 心肾水火互济, 骨气通于心也), 骨病无多食苦; 甘走肉, 肉病无多食甘; 酸走筋, 筋病无多食酸(筋病多拘挛痉急, 酸性收敛而不宜). 是谓五禁, 无令多食…五劳所伤: 久视伤血(肝藏血, 开窍于目), 久卧伤气(久卧少动, 肺功能缺少煅炼), 久坐伤肉(脾主肌肉, 久坐少运动, 脾气不振), 久立伤骨(肾主作强, 久立劳于肾), 久行伤筋(行走为筋之动作, 久行急行均有碍筋健), 是谓五劳所伤.
 
    痹论篇: 阴气者(谓五神之藏), 静则神藏(人安静不涉邪气, 则神气宁以安藏), 躁则消亡(人躁动触冒邪气, 则神被害而离散消亡); 饮食自倍, 肠胃乃伤(藏以躁动致伤, 府以饮食见损. 过用越性, 则受其邪).
 
    本病论篇: 人气不足, 天气如虚, 人神失守, 神光不聚, 邪鬼干人, 致有夭亡…忧愁思虑即伤心,  遇惊而夺精…饮食劳倦则伤脾…又遇饮食饱甚, 汗出于胃, 醉饱行房, 汗出于脾…久坐湿地, 强力入水即伤肾,…人或恚怒, 气逆上而不下, 即伤肝也,…又遇疾走恐惧, 汗出于肝,…神位失守, 神光不聚, 人犯五神易位, 即神光不圆也…此谓得守者生, 失守者死; 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

 

作者:内养轩@真气运行法  修订1.0 
苏州太极拳-苏州自驾游|失眠怎么办
本文内养轩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真气运行法 初学者至小周天

静坐与养生

静坐养生法

静坐有什么好处

失眠的治疗方法

怎样解决心理抑郁

真气运行法与气功

苏州内养堂养生文化会馆——真气运行法苏州推广中心(专业/正规/系统)  
帮您轻松培养真气,2周疏通任督二脉!静心觉慧
真气运行法创始人李少波教授(102岁百岁名中医)嫡传弟子指导
免费咨询电话:18915504218  \17315219989  微信:nyxzqyxf  
养生基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镇旺山生态园(国家AAAAA级)钱家坞景区 邮编:215104
苏州内养堂养生保健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de
备案号:苏ICP备15016843号

             苏州内养堂,专业提供李少波真气运行法培训太极拳内功培训,由李少波嫡传弟子亲自指导。并提供内养特色按摩拍打等理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