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智慧养生之四气调神
《黄帝内经》智慧养生之四气调神
《内经》摄生语录选释之二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春三月, 此谓发陈(发, 春阳勃发, 气潜升散, 自然生育万物; 陈, 陈旧陈腐之谓. 发陈, 生机旺盛条达, 又推陈出新), 天地俱生, 万物以荣(天气温, 地气发, 温发相合, 万物滋荣), 夜卧早起(温气生, 寒气散), 广步于庭(庭院广野), 被发缓形(法象也春气发生于万物之首, 故宽带散发, 以使志意发生), 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 予而勿夺, 赏而勿罚(春气发生, 施无求报, 养生生顺时之谓). 此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因时之序也. 六节节象论: 五日谓之候, 三候谓之气, 六气谓之时, 四时谓之岁.古历一年为四时, 每时为六气, 每气为三候, 每候又以五日为计分为初次后三个五日. 春季首气立春之初五日东风解冻, 次五日蛰虫始振, 后五日沉鱼上冰; 次雨水之初五日獭祭鱼, 次五日鸿雁来, 后五日草木萌动; 惊蛰之初五日小桃华, 次五日仓庚鸣, 后五日鹰化这鸠; 春分之初五日玄鸟至, 次五日雷发声芍药荣, 后五日始电闪; 清明之初桐始华, 次鼠化为如牡丹华, 后虹始见; 谷雨之初萍始生, 次鸣鸠拂羽 , 后戴胜降于桑. 此六气一十八候, 皆春阳布发之令, 养生者必谨守以奉天时.). 逆(指春时若行秋令, 燥气过盛)之则伤肝(金克木, 故肝气伤. <<内经>>又说: 逆春气, 则少阳不生, 肝气内变), 夏为寒变(至夏则木气难行而为病), 奉长者少(四时之气, 春生夏长, 逆春伤肝, 故难以奉养夏长之令)。
按: 本论篇主要论述如何适应四季气候变化, 进行养生保健. 春季阳气生发, 万物开始发育生长. 注重养生的就应该: 1 晚睡早起, 漫步广野; 2 放松心情, 使志气生; 顺应生机, 生而勿杀; 4 怒而不恼, 毋伤肝气. 做到这几个方面夏天的病也会少些。
夏三月, 此谓蕃秀(蕃, 茂盛也; 秀, 华美也. 阳自春生, 至夏洪盛, 物生且长, 华美茂盛之谓), 天地气交, 万物华实(<<脉要精微论>>: 夏至四十五日, 阴气微上, 阳气微下, 则是天地气交; 而阳气施化, 阴气结成, 阳化气, 阴成形, 成化相合, 则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不要讨厌阳光), 使志无怒(炎夏之令, 怒则阳气更易发越, 难以平秘), 使华英成秀(缓阳气则促进物化, 万物华实殷秀), 使气得泄(宣通肌腠而使汗出, 热气得以外泄), 若所爱在外(顺应夏阳发越之令, 气机也当以外向主开为宜). 此夏气之应(夏季立夏之初五日蝼蝈鸣, 次五日蚯蚓出, 后五日赤箭生; 小满初苦菜秀, 次靡草死, 后小暑至; 芒种之节, 初螗螂生, 次 始鸣, 后反舌无声; 夏至节初鹿角解, 次蜩始鸣, 后半夏生,木堇荣; 小暑初湿风至, 次蟋蟀居壁, 后鹰乃学习; 大暑初腐草化为萤, 次土润溽暑, 后大寸时行. 此六节一十八候, 均为夏气张扬蕃秀之令), 养长之道也(敬顺天时, 则养夏长之机). 逆之则伤心(夏行冬令, 水来克火, 则心气伤. <<内经>>: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 心气内洞), 秋为阂疟(疟症的一种, 寒多热少者), 奉收者少(少气奉于秋收之令), 冬至重病(故重病于冬至之时)。
按: 夏季自然界阴阳之气交会, 阳气开始旺盛, 气机向上向外. <<内经>>有所谓”春夏养阳”的训示. 故夏时养生:1 夜卧早起, 敛阴养阳; 2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 3 所爱于外, 使气得泄; 4 逆之伤心, 秋多痢咳。
秋三月, 此谓容平(夏长万物, 至秋时则容状平实而笃定), 天气以急(秋气萧肃, 风声急切), 地气以明(物色变黄, 更显明朗), 早卧早起(惧中寒露宜早睡, 欲志安宁故早起). 与鸡俱兴(早起以鸡鸣为度),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志气躁则不慎其动, 其动多妄则助秋刑急, 顺杀伐生, 使志安宁可缓秋刑, 中国人的传统中有”秋后问斩”之说),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神荡则欲炽, 欲炽则伤和气; 和气既伤, 则秋气不得平调), 无外其志(不使心志发越), 使肺气清(以顺应秋气收敛之性, 肺气肃降之机).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秋季立秋之初凉风至, 次白露降, 后寒蝉鸣; 处暑之初鹰祭鸟, 次天地始萧, 后禾乃登; 白露之初盲风至鸿雁来, 次玄鸟归, 后群鸟养羞; 秋分节之初雷乃收, 次蛰虫坯户景天华, 后水始涸; 寒露节之初鸿雁来宾, 次雀入大水为蛤, 后菊有黄华; 霜降之初豺乃祭兽, 次草木黄落, 后蛰虫咸俯; 皆秋令萧肃之气使然. 善养生者, 必须谨于秋气收敛之令), 逆之则伤肺(秋行春令则伤肺气. <<内经>>: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 肺气焦满),冬为飧泄(食不化而 泄者, 易发于秋时), 奉藏者少(不能奉养于冬藏之令)。
按: 秋天旺盛之阳逐渐衰减, 为阳消阴长之时. 所以秋季养生讲究: 1 早睡早起, 使志安宁; 2 收敛神气, 无外其气; 3静缓秋燥, 使肺气清; 4 逆之伤肺, 冬病食谷难化。
冬三月, 此谓闭藏(冬季草木凋零, 虫蛇蛰去, 地户闭塞, 阳气伏藏), 水冰地坼(阳气下沉, 气湿低下, 水结冰, 地冻裂), 无扰乎阳(宜周密, 不宜劳烦), 早卧晚起, 必待日光(以避寒气), 使志若伏若匿(志意不欲往外, 皆宜内收), 若有私意, 若已有得(似乎很自私地, 收归已有), 去寒就温(如居深室. <<灵枢>>: 冬日薄西山在骨, 蛰虫周密, 君子居室), 无泄皮肤(勿使汗出), 使气亟夺(亟, 数也,屡屡意. 阳气屡泄则数为寒气所迫夺). 此冬气之应(冬季立冬节之初五日水始冰, 次五日地始冻, 后五日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之初虹藏不见, 次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大雪节初冰益壮地始坼 鸟不鸣, 次虎始交, 后芸始生荔挺出; 冬至节之初蚯蚓结, 次麋角解, 后水泉动; 小寒节之初雁北乡, 次鹊始巢, 后雉 ; 大寒之初鸡乳守, 次鸷鸟厉疾, 后水泽腹坚. 此六节一十八候皆冬气养藏之令), 养藏之道也(冬令收藏, 故善养生者必谨养蛰藏之令). 逆之则伤肾(肾属水, 王于冬; 冬行夏令, 肾气必伤. << 内经>>: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 肾气独沉), 春为痿厥(至春木王的春季, 水气废厥, 痿病易作), 奉生者少(少气奉养于春生之令)。
按: 冬季阴寒之气最盛, 故冬季养生当以固护阳气为先. 1 早睡晚起, 与日同行; 2 去寒就温, 无使气泄; 3 若有所得, 私意愉悦; 4 逆之伤肾, 春病痿厥。
作者:内养轩@真气运行法 修订1.0
苏州太极拳-苏州自驾游|失眠怎么办
本文内养轩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