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苏州内养堂 > 中医养生文化篇
养生文化之天地与天地生成数
根据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精神,认为天地是在一生二的时候阴阳始分、天地始判。天为气为阳,地为质为阴,阴阳分离,则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天地万物,以至于人身都以气为本原,天地自然依循自己的一般规律——“道”运动变化。我国最早的天体演化理论之一的《太始天元册》记载:“太虚寥廓,肇基化无,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成章”。大意是说,宇宙浩渺无垠,充满了具有生化能力的元气,这就是世界的始基。一切有形之体皆仰借元气的生化而生成,五星的循环终而复始,六元真灵之气敷布宇空,统摄着大地万物的升发败谢,产生了明亮的九星悬耀太空,造成了日月五星有迟有速、有顺有逆的运行;于是出现了阴阳消长、柔刚生杀、昼夜明暗、四时交替、寒暑相移的作用和现象。有了这一切,万物才生生不息,彰明昭著。天地之气交,阴阳再合才有生机,万物就在二生三的阴阳变化流通中衍生了。因此,《素问·宝命全形论》又说:“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长短,万物并至,不可胜量”。《易传》说:“天地媾精,万物以生”。由于阴阳的合而分,分而合,分分合合以至无穷,宇宙万物得以繁衍昌盛。
人为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应四时”,“知万物”(《素问·宝命全形论》),善体天地之情,代行天地之道,在天地自然的千变万化中认识了她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就是数。宇宙万物的生、长、化、收、藏,莫不在自然的数理变化之中。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百,推之可千;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为数之始,十为数之终。因此天地生成以十数为基数。在十数中又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为阳,其数1、3、5、7、9;地为阴,其数2、4、6、8、10。由于天地气交,阴阳和合,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故自然界之水、火、木、金、土由此产生。“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见图(2-2)。体现了众多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所以说“天地有五,以生万物”。
人秉天地之气生,自然也离不开五数(见图表2-2)。是故人体内有五脏,外生五官,手足有五指(趾),目生五轮;舌辨五味,以应五脏之欲;耳听五音,以宣五内之情。五气循经以通表里,以合于自然生生不息之机。所以人体生命活动是与大自然数理相应的。
人为万物之灵,因为人“能应四时”,“知万物”(《素问·宝命全形论》),善体天地之情,代行天地之道,在天地自然的千变万化中认识了她的规律性,这个规律就是数。宇宙万物的生、长、化、收、藏,莫不在自然的数理变化之中。 《素问·阴阳离合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百,推之可千;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一为数之始,十为数之终。因此天地生成以十数为基数。在十数中又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天为阳,其数1、3、5、7、9;地为阴,其数2、4、6、8、10。由于天地气交,阴阳和合,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故自然界之水、火、木、金、土由此产生。“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素问·宝命全形论》)。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见图(2-2)。体现了众多生物的生、长、化、收、藏。所以说“天地有五,以生万物”。
人秉天地之气生,自然也离不开五数(见图表2-2)。是故人体内有五脏,外生五官,手足有五指(趾),目生五轮;舌辨五味,以应五脏之欲;耳听五音,以宣五内之情。五气循经以通表里,以合于自然生生不息之机。所以人体生命活动是与大自然数理相应的。
又以天地人的形象比较,也极相似。天有四时、四正,地有四部、四方,人有四肢;天有十干,人有十脏腑;地有十二支,人有十脏腑及心包、三焦组成的十二经,以应周天子午流注;天有子午,人有任督,以统理阴阳,攒簇五行;易有八卦以运转天机,人有八脉以调节气血之盛衰。以上等等,显而易知易见者,其细微处天地人无不暗合矣。
——《真气运行学》 养生文化
下一篇:养生文化之老子的自然观
上一篇:养生文化之法道天地自然